电子发烧友网报道(文/吴子鹏)机器视觉作为人工智能与工业自动化深度融合的到A动化核心技术,近年来在算法创新、机觉全硬件迭代以及行业应用等方面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,器视推动终端市场应用持续迭代升级。面赋根据 GGII 的业自统计数据,2023 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约为 925.21 亿元,到A动化同比增长约 5.80%,机觉全预计 2025 年将超过 1100 亿元。器视
当前,面赋机器视觉技术发展呈现出两大显著趋势,业自一是到A动化从 2D 向 3D 进化,二是机觉全从单点检测向全流程智能进化。在 2025 中国(上海)机器视觉展(Vision China 2025)上,器视斑马技术携其最新的面赋广泛机器视觉解决方案亮相。由AI驱动的业自 NS42 智能视觉传感器和 3S 系列高分辨率 3D 传感器是该公司展示的两款特色方案,此外还有一系列机器视觉与数据捕捉解决方案,这些方案契合当下机器视觉技术的迭代趋势,受到了广泛关注。
从 2D 向 3D 的维度升级
2D 机器视觉向 3D 机器视觉的升级趋势,本质上是工业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。这一趋势不仅推动了技术架构的革新,更重塑了从硬件到软件的产业链生态。传统 2D 机器视觉依赖二维平面图像分析,主要应用于有无检测、简单瑕疵识别等场景。然而,其无法获取物体的深度信息,难以满足高精度三维测量、复杂曲面检测等需求。随着工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,制造业对尺寸测量、空间定位的精度要求显著提高,这促使 3D 机器视觉技术成为解决复杂场景问题的核心方案。
目前,3D 机器视觉的主要技术路径包括结构光(Structured Light)、飞行时间(ToF)、双目视觉和多模态融合等。其中,结构光的主要优势在于通过投影特定图案到物体表面,利用畸变信息计算深度,能够快速形成动态和静态物体的 3D 点云,且具有高精度特性,适用于高精度工业检测等场景。
斑马技术展示的 3S 系列高分辨率 3D 传感器采用了先进的结构光技术,以及 CMOS 传感器和并行结构光技术,能够为多种动态或静态对象创建高分辨率 3D 点云,即便对象具有高光泽、半透明或透明特性。这些产品易于设置和集成,其即插即用的作业设置简化了与现有机器视觉系统的集成过程。用户只需将 3S 系列对准场景,即可捕获准确的高密度点云,且不会牺牲质量或速度。
因此,3S 系列高分辨率 3D 传感器可与机械臂协同运作,实现高度准确的动态捕获和定位,充分满足制造、汽车、物流运输等重点行业生产工作流程中的特定需求。
与 AI 技术融合的智能化升级
机器视觉的智能化升级正从算法、硬件、场景融合三个维度加速演进,其核心在于突破传统二维感知的局限性,构建更接近人类认知的智能系统。
这种升级能够全面赋能工业智能化发展。例如,在动态缺陷检测应用中,AI 算法可实时分析高速产线图像,结合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,实现对产品全方位、实时、高效的自动检测,解决了传统质检方式效率低下的问题。再如在自主机器人协作方面,视觉 + 强化学习能够实现机器人自适应抓取,显著提升协作机器人的运行效率。
斑马技术亚太地区机器视觉与成像产品线业务总监 Kelvin Cho认为,如何将机器视觉看到的东西做最智慧的判断,AI技术的融入是至关重要的一块技术拼图。相较于从存储里调取复杂的软件去实现相关的AI功能,以智能硬件的方式能够带来10倍以上的计算效率提升。
在产品线布局方面,斑马技术大中华区机器视觉与成像产品线业务负责人高云峰指出,在机器视觉智能硬件方面,斑马技术已经拥有丰富的产品线,包括NS42 机器视觉智能传感器和FS42固定式工业扫描器等。同时,斑马技术作为软件方案服务商,在AI软件算法方面也在持续深耕迭代,推出了像异常检测等AI算法,帮助客户解决现场应用的难题。
斑马技术的 NS42 机器视觉智能传感器针对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任务进行了优化,在基于深度学习的 OCR (DL-OCR) 任务中表现出色,几乎无需训练即可快速准确地读取文本和字符,还能进行异常检测,发现传统检查工具可能遗漏的异常情况。围绕这款传感器,斑马技术提供了高度直观的现代化界面,旨在让用户操作起来感到舒适。经验丰富的用户可轻松构建作业,新用户也能在普通流程的引导下轻松完成作业。
同时,NS42 机器视觉智能传感器提供了能满足大多数应用需求的配置选项,包括集成和现场可更换照明模块、网络连接选项;多达 9 个数字输入 / 输出端口及 1 个 USB- C 端口,可提供多个外围设备和过程自动化选项;电源选项,包括 PoE+ 等。
此次斑马技术参展 Vision China 2025,彰显了斑马技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。随着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,中国已成为国际机器视觉厂商的重要目标市场。Kelvin Cho 表示,中国是亚洲地区乃至全球最大的机器视觉市场,占比高达 36.5%。“凭借在机器视觉领域的深耕,斑马技术持续将先进的 AI 技术融入解决方案,助力中国市场的企业实现更高水平的数字化与准确性。”